无损探伤检测,简单来说,就是借助声、光、电、磁等物理特性,在不损害材料本身的基础上,对其表面、近表面以及内部的各种缺陷进行检测。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获取到缺陷的位置、大小、数量、性质等关键信息,进而对材料的技术状态做出准确判断。值得注意的是,无损检测并不会改变材料未来的使用性能。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五种常见的无损探伤检测方法。首先,就是超声波探伤(UT)。
脉冲反射法原理
超声波探伤(UT)是一种有效的无损探伤方法,其原理基于脉冲反射法。这种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定位工件内部的缺陷,同时对面积型缺陷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成本低廉、检测速度快,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然而,超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且在空气中传播时容易发生损耗和散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借助耦合剂来确保超声波能够有效地传递到被检测材料中。
二、磁粉探伤(MT)
磁粉探伤是一种通过施加磁场磁化被检测材料,并观察磁粉在工件表面的分布变化来分析判断材料缺陷的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检测铁磁性工件表面或近表面间隙极窄的裂纹,以及目视难以察觉的缺陷。
磁粉探伤的直观性与局限性
磁粉探伤方法以其直观性著称,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被检测材料的不连续处磁痕分布及漏磁场。然而,其应用范围相对有限,主要适用于铁磁性工件的检测,且难以深入探测工件内部的缺陷,因此检测的精确度相对较低。
三、X射线探伤(RT)
X射线,作为一种频率高、波长短、能量强大的电磁波,具备穿透可见光无法穿透的物体的能力。在穿透过程中,它还会与物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如原子电离和物质激发等。当工件中存在缺陷时,这些缺陷会改变物体对射线的吸收和散射,进而导致透射射线的强度发生变化。通过特定的检测手段,例如使用胶片记录透射线的感光程度,我们可以判断工件是否存在缺陷,并进一步确定缺陷的位置和大小。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X射线检测的安全规程,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X射线探伤的原理及局限性
X射线检测技术以其精准的成像和直观的透视效果而闻名。它能迅速生成检测图像,对工件内部进行无损探伤,甚至能够穿透较薄的工件进行深入检测。通过观察穿透射线的衰减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图像中的局部差异,从而判断工件是否存在缺陷。然而,这种技术并非万能,对于密度差异较小的工件,其检测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同时,X射线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范。
四。渗透探伤(PT)
渗透探伤的原理基于液体的毛细现象和固体染料在特定条件下的发光特性,它是对工件表面缺陷进行分析判断的一种方法。在毛细力的作用下,渗透剂能够渗入工件表面的开口缺陷中。去除多余渗透剂并干燥后,通过涂抹显像剂,在紫外光或白光的照射下,缺陷处的渗透液痕迹会显现为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的红色,从而揭示出缺陷的形状和分布。渗透探伤包括着色渗透和荧光渗透两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检测黑色和有色金属的锻件、铸件、焊接件、机加工件,以及陶瓷、玻璃、塑料等材料的表面缺陷。它能够检测出裂纹、冷隔、夹杂、疏松、折叠、气孔等缺陷,但不适用于结构疏松的粉末冶金零件和多孔性材料。
五、涡流探伤(ET)
涡流检测技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当载有交变电流的试验线圈接近导体工件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会在导体中感生出电流,即涡流。这些涡流的大小、相位及其流动方式会受到工件多种特性(如电导率、磁导率、形状和尺寸)以及是否存在缺陷的影响,从而引起线圈电压和阻抗的变化。通过相关仪器测量这些变化,我们就可以推断出被检测工件的性质、状态以及是否存在缺陷。